中国的创意产业最早萌芽于民间。2002年,因经营不善而停产并对外廉价出租的原杭州蓝孔雀化纤厂吸引了一大批设计师和艺术家,从此诞生了第一个充满个性、富有感染力的新型文化和创意产业的聚集地:LOFT49。
此后,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城市相继出现了各类文化产业园区。2004年12月16日,由人民日报华东分社、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经委联合主办的“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这是我国创意产业领域的一个高层次的国际会议。这很可能是“在中国大陆首次出现‘创意产业’的术语”。
2005年7月7日至9日,“中国创意产业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提出了“创意产业与创意中国”的主题;同时,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成立;同年8月,全国创意产业领域的第一家协会——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成立;中国创意产业自此蓬勃发展起来。2005年12月2日,在主题为“保护知识产权与发展创意产业”的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上,霍金斯先生应邀做了“创造力·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21世纪的新战略”演讲,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首先被提出,逐渐在世界各国流行的创意产业概念,并阐明了知识产权与创意产业之间不可或缺的关系。这引起了国内知识产权学界和业界的关注。
根据《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3年我国创意产业持续向好发展,在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动漫游戏、互联网服务、文化演出、艺术品交易、旅游休闲以及广告会展等诸多领域频现亮点,呈现许多新现象,出现不少新情况。从这份报告中,大致可以归纳出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若干特点:
(一)创意产业的文化消费环境更加成熟
首先,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决定是推动与文化紧紧相连的创意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其次,政府机构改革促进了国内创意产业的加速发展。如2013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和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整合为新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文化相关主管部门间的利益博弈,避免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行业分割。这十分有利于文化消费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最后,宏观经济平稳发展保障了文化消费基础稳固。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68 845亿,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 95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 89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4%。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无疑有利于文化消费的增长,进一步推进了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文化消费拉动创意产业发展总体向好
电影市场持续繁荣,电视产业开辟出新局面,新闻出版面临深刻转型,互联网衍生产业升级,电子商务模式成熟化,广告业、旅游业欣欣向荣。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动漫、游戏产业。2013年我国国产动画电影29部,票房约为6.28亿,占全年动画电影总票房的38%,相比2012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说明了我国动画产业在迅猛发展。此外,2013年11月28日,我国宣布对动漫软件出口实行为期5年的免征增值税,这有助于国内动漫企业的萌芽和发展。
游戏产业更是发展迅速。2013年我国各类游戏,包括网络游戏、网页游戏、移动游戏等的生产经营总收入约为1 230亿元。越来越多的传统互联网企业及传统数字娱乐企业开始涉足游戏产业,游戏从业人员的数量也是快速增长。据统计,2013年中国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在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达到18.2亿美元,同比增长219.3%。
(三)创意产业的新发展有赖于文化消费的进一步释放
首先,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文化消费又是整个消费领域的一支生力军。相对于传统的物质消费,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都更强,除了拉动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发展,还能带动相关餐饮、交通、小商品、服装等行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其次,文化消费引导创意产业发展,文化消费水平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程度。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迎合文化消费需求,文化生产者应主动领先于消费者思考,这样才能避免被淘汰。最后,文化消费仍需政策规范市场,文化市场的建设、引导、政策制定,都与政府息息相关。通过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为文化市场保驾护航,使其享有一个规范而健康的发展环境,无疑是必要且必需的。
2014年2月,国务院公布在全国推进创意产业的有关文件,要求“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和创新型的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着力推进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广告服务等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为我国的创意产业向全面、纵深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关阅读: